麻將的歷史:原來麻將的誕生這麼有趣,花色和玩法都有深意

物之本身,並無善惡,善惡之別,皆在人為。有這麼一種東西,如果被不正當地使用,那就是賭博的工具,而若不用來賭博,則它就是一種十分有趣的娛樂消遣之物,此之物,就是麻將。




麻將的歷史:原來麻將的誕生這麼有趣,花色和玩法都有深意
小編愛旅遊小編碎碎唸夯新聞老虎機娛樂城真人百家樂彩票娛樂現金版運動體育電子遊戲優惠活動


提起麻將,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且會打麻將、愛打麻將的人,也絕不在少數。麻將固然有趣,可是關於它的歷史,你又知道多少呢?

有資料記載,在古時候的江蘇省太倉市曾經有一座巨大的皇家糧倉,既然是皇家糧倉,那裡面存放的稻米等糧食自然是堆積如山,糧倉內的糧食不但多,而且是年年都多,這樣一來,就不可避免地招引來了不少的麻雀。


麻雀不但偷吃糧倉內的稻米,而且竟還在倉內搭窩築巢,結果搞得糧倉內的麻雀越積越多,簡直就成了“麻雀國”。由於麻雀的原因,不但讓糧倉的衛生得不到保障,而且每年都會由於雀患一項而損失許多糧食。於是,負責管理糧倉的官吏們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麻將的歷史:原來麻將的誕生這麼有趣,花色和玩法都有深意

為了能夠徹底杜絕雀患,官府貼出告示說,對於那些能夠捕捉到麻雀的人,都會得到官方的獎勵。官府為了獎勵那些捕捉到麻雀的人,就發明了一種竹製的小牌子,以便記錄捕雀的數目,並憑此竹牌發放獎金,這也就是太倉的“護糧牌”。

這種竹牌上刻著各種各樣的符號和數字,既可以觀賞,又可以遊戲,而且還能作為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便是現代麻將的前身。

其實,“麻將”應該叫作“麻雀”才對,而“打麻將”,其實也應該是“打麻雀”,只是在太倉地區的方言中,“麻雀兒”和“麻將”的發音比較接近,結果“打麻雀兒”也就叫成“打麻將”了。

不過,儘管叫法兒發生了變化,可是麻將牌上所刻著的內容,卻無一不與捕捉麻雀有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眾所周知,一副麻將牌有136張,東、南、西、北、中、發、白,每樣4張,合計28張,然後是萬、筒、條,每樣四九三十六張,即108張,108張“點數”加上28張“風”,正好136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點數”和“風”是怎麼與捕捉麻雀大有關聯的吧。

首先,我們來看“東、南、西、北”,要知道,當時捕捉麻雀大多用的都是火槍,而火槍的力道較弱,射擊時自然是要對風向有所考慮的,所以,“東、南、西、北”指的就是捕捉麻雀時的風向。至於“中”,其實應讀去聲,即zhòng,中(zhòng)彈的中,而非中(zhōng)國的中,它的意思也顯而易見,就是(火槍等)射中了麻雀。而對於“發”則更好理解,它既有官府給捉雀有功的人發獎金之意,又有人們捉到麻雀後就可以領賞發財的意思。那麼,“白”又是什麼意思呢?哈哈,“白”當然就是沒有捉到麻雀,白忙活了!

以上是“風”所暗含著的深意,“萬”、“筒”、“條”的深意又是什麼呢?

所謂“萬”,指的就是獎金的數目,捉到的麻雀越多,賞金自然也就多,所以就有了從一萬到九萬不等的賞金數目。“筒”的意思更簡單,就是指火槍的“槍筒”,而“條”,其實又稱“索”,指代用繩索串起來的麻雀,隨便再提一下,“幺雞”其實並不是雞,而是麻雀哦。

麻將不但在點數花色上暗含深意,其實就連它的玩法也同樣如此。比如:“吃”,吃就是吃掉的意思,說白了就是把麻雀捉住,君不見,在戰爭中往往不說把敵方的某支部隊打敗,而是要說“吃掉”,就是這個意思。

麻將能“吃”也能“碰”,“碰”並不是碰到麻雀,而是用火槍射擊麻雀時所發出的聲音——“砰”!至於“槓”嘛,若果沒有火槍,木槓也是可以打麻雀的哦。打麻雀之前千萬不要弄出響聲,要先聽聽它在什麼位置,否則一旦被嚇破可就不好打了,這就是“聽”。

打麻將最擔心的就是“點炮”,“點炮”就是開槍射擊,打麻將擔心“點炮”,其實捉麻雀射擊時也同樣令人緊張,因為一旦槍響,射中了,有獎金,射不中,那可就全嚇跑了,還得從頭再來。


麻將的歷史:原來麻將的誕生這麼有趣,花色和玩法都有深意

打麻將最高興的當然就是“胡”,“胡”,即為“”(hú),也就是鶻鷹,它是一種能夠捕捉麻雀的鷹,用“鶻”捉麻雀省錢省事,又可穩操勝券,自然是最好的一種“打麻雀”的方法,所以在打麻將的過程中,最讓人高興的事情,就叫做“胡”了。

這就是有關麻將的歷史,麻將不但好玩,原來麻將中所暗含的深意,也很有意思哦!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